清代科举会试卷一组两册,尺寸:27.8×15.9cm.内容涉及“太邑郁文书院甲等第十五名”等,小楷字迹极其工整,有多处批校,笔法细腻,保存较好。
清代《有关帝王、嫔妃、户部、兵部、工部、礼部、吏部、刑部、都察院、翰林院等官爵分署体系表》线装手抄本一册(封面及内页均钤有红色收藏印章)。尺寸:22.5×12.8cm.保存较好。
清末民国老收款单、登记证书一组约23件。尺寸:25.1×18.5cm.内有光绪三年商行票汇一件、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商局企业登记证一件、1947年上海康福多赠券一件等。保存较好。
清末民初中国题材火花一组3册。是组内有火花177枚,内容涉及中国经典戏剧、历代名将、名人故事等题材,有的背面印刷文字,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品类丰富,颇具收藏价值。保存较好。
清代 徐郙小品一件 镜心 尺寸:17.5×17.5cm. 注:徐郙(1836-1907),字寿蘅,号颂阁,上海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状元,世称徐相国。徐颂阁工诗,精于书法,擅画山水,入词馆,被召直南书房。慈禧常谕徐郙字有福气,晚年御笔作画,悉命徐郙题志,传世慈禧画作中多见徐郙行楷诗题。因兼具金石派学养,黄宾虹评价徐郙云“徐颂阁、张野樵一流,为乾嘉画家所不逮”。徐郙收藏金石拓片珍本与名画甚多。据李寿民《还珠楼丛谈》记载,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曾为徐郙旧藏。徐郙与康熙状元王敬铭、乾隆状元秦大成并称“嘉定三状元”。
清代 陆润痒小品一件 镜心 尺寸:17.5×17.5cm. 注: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光绪庚子(1900)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慈禧太后作画,常命陆润庠和同治元年状元徐郙、探花李文田、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清 咸丰六年(1856)敕命刻版底稿参考品一件。尺寸:56.1×25.1cm.此诰命是诰封议叙从九品衔、刁世丰之父母的。保存较好。
早期佚名手绘《宋人牵马图》设色绢本一件(带框)。尺寸:68.7×50.1cm.是作颇有唐宋之遗风,钤“瑞林审定、吴湖帆潘静渊珍藏印、乾隆御览之宝、乾清宫鉴藏宝”大印四方。绘功极其精美、保存较好。
清代道光皇帝御览本之原石旧拓《式好堂藏董其昌法帖》线装一套4册(钤“道光宸翰”御览朱墨印)。尺寸:28.1×16.5cm.此帖为原石旧拓,墨色沈静、纸墨俱旧,是一部专刻明代董其昌一家书法的丛帖,清乾隆年间刻石,蒲城张士范辑,古歙黄润章镌。此组法贴为宫廷装帧原石拓本,尤为珍贵的是卷一首页钤有“道光宸翰”朱墨印,为道光皇帝御览之物。全帖共刻三十六方端石,后归于长安张凤祥,1955年入藏西安碑林,装帧古雅,实为赏玩珍品。说明:此本为道光皇帝御览之本,装帧以四眼包角脱订为主,明黄书面都丽堂皇,十层合背纸制作夹套,外封绫包角。 从拓本看,都是浓墨擦拓,其墨色乌黑,拓本黑白对比强烈,裱工亦古朴典雅。 是书纸墨莹净、拓印精美、装帧考究而别具面目。从纸质、用墨、拓工、装帧、钤印等多方面赏析,作为道光皇帝的御览之物,且首次露面于国内拍卖市场,其珍稀程度不言而喻。 注:《式好堂藏帖》,又称《董香光十六种》,“式好堂”,为蒲城张士范书斋号(张士范:字仲模,清代陕西蒲城县人,早年中举。乾隆三十八年始主修《池州府志》,于四十三年付梓问世。张擅长诗文,所到之处,常留墨迹,有《游万罗山》诗刻于万罗山通天门),意取《诗经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之义。“道光辰翰”玺印:“宸”即北宸,即北极星,因皇帝坐北朝南,故借指帝王所居。“翰”指羽毛,后借指毛笔、墨迹、文章、书画、印章、信函等。是以,宸翰者,帝王之墨迹、手诏御札也。“道光辰翰”玺印一枚,雕荷花石方印,属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套刻石《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有著录,被列为中国珍稀之碑帖。参考文献:民国二十五年(1936)刊行《长安县志、咸宁县志、长安咸宁两县续志》。
清 咸丰十一年(1861)倪维思著纽约原版初印《中国和汉人》硬皮精装插图本一册。尺寸:20.1×13.5cm.是书为19世纪著名来华传教士名著,是其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全面论述,依据来华15年的所见所闻和传教实践以及与中国各地各阶层民众的交往经历,分门别类、系统介绍,凡28章,内容涉及中华帝国概貌、大清子民、孔子学说、科举考试、政府体制、佛道两教、宗教信仰、风水占卜、语言文字、古籍善本、社会风俗、中西方交往、太平军起义、在华传教生活、中华帝国的现状和未来、中国人的性格和文明评价等,收录图版数十幅,皆为代表之作,书脊烫金“道”字诠释出核心思想和价值。是书底本选自其过往书信汇总,曾被《国内外传教士档案》和《海外传教士》刊行发表,可谓大清帝国之大百科全书,是颇为难得的汉学文献典籍。 此本扉页收录之大清国地图,清楚的标注出钓鱼岛(Tia Yu Su/闽南语发音标注)属于中国领土所辖之范围,而且系第三国(美国)出版,由此可知自19世纪起,钓鱼岛属于中国便已经成为当时西方国家的共识。因为发现和命名是国际法决定归属权的重要依据(延迟权利),用闽南语标注钓鱼岛之署名足以论证钓鱼岛列屿为中国人所发现、命名和使用,且是福建、台湾渔民的活动场所,日本人所谓钓鱼岛为“日本固有领土”纯属是无稽之谈。此幅珍贵的古地图,所用之名称俱是根据福建方言(闽南语)所翻译,有力地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极具史料价值。 注:倪维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 1829—1893),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1854年来华,先后在上海、宁波、杭州等地传教,1861年来到登州,次年开办山东第一所女子学校。1871年转到烟台,开辟示范农场,引进美国苹果、梨、葡萄和梅等优质树种及栽培技术,并嫁接出香蕉苹果。1877年到临朐县赈灾,捐助救济银7600两。他在中国传教时间长达40年,勤于著述,除经常在《教务杂志》上发表文章外,另著有《两教辨正》、《神学总论》、《祀先辨謬》并参加了《圣经》的翻译和校对。1893年卒于烟台。
清 同治二年(1863)伦敦出版《亚洲诸国王室收藏及圆明园夏宫宝藏》大型彩色腐蚀版画集一册。尺寸:43.8×31.8cm.是书装帧极为奢华、采用摩洛哥横纹小牛皮豪华烫金装帧,书脊采用19世纪末流行的段式竹节装饰,包含整页巨幅带衬彩色腐蚀版画百余幅,内收录“明确标明出自圆明园的三件景泰蓝制品、来自圆明园的纯金制品一件以及部分青铜香炉与中国瓷器”。此书出版距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仅三年,是迄今为止最早有关圆明园文物海外逸散记录之古美术文献。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巨作,所有版画均为英国皇室御用版画师绘制,规模恢宏,百余幅版画涵盖诸多珍品。保存较好。注:自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惨遭焚毁,欧洲市场上出现了买卖中国古董的高潮,出版画册盛行一时,但为了掩盖罪行,极少有明确标明其古董珍玩出自圆明园的。是书出版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第三年,收录诸多洵为圆明园遗散之文物,并于书尾特别注明“致敬维多利亚女王”。1860年英法联军进驻圆明园后,成立了一个混合委员会,由双方各出一名上校和两名军官而组成。法方是杜潘上校、福斯特和科尔斯上尉,英方则由弗利上校负责。战利品委员会的任务是“挑选出最好的艺术品进献给法国皇帝陛下和英国女王陛下”,同时把那些最珍贵的物品保管起来,以后由联军双方平分。据享利(英)《1860年对华战争事件》所载“英国皇家炮兵队长诺雷思回忆,抢劫后的许多珍贵物品,就地售卖,如同儿戏”。英军将最珍贵的抢夺品送给了英国女王,包括英军司令格兰特特别挑选的两个大珐琅瓶,这部分中国的皇家宝藏,后来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重要收藏。
早期佚名手绘《胡人双骑图》设色绢本一件。尺寸:115.8×99.5cm.绘功极其精美、保存较好。
清代著名书画家,道光十六年进士何绍基撰写《册封琉球赋》重要手稿一册。尺寸:20.1×13.1cm.小楷工整、字迹隽秀,保存较好。 注: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
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品“学士仕女人物图”彩色手绘人物折扇大漆盒一件。外盒尺寸:28.8×7.8cm.此盒系大漆精雕,盒面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美轮美奂,保存较好。
金掐丝嵌宝海棠形五福捧寿粉盒一件。尺寸: 10.2cm.此粉盒通体以纯金錾造。盒盖的周边以花瓣为缘,用精湛的花丝工艺逐次间隔镶嵌了一周红、蓝宝石。中心以五颗宝石为星拱卫着这件粉盒的主题——一间微微耸起的金珠合璧寿字花。在珠圈之外,再以金花錾刻为翅。蓝宝石为体,掐丝为形,炸珠点睛,唯妙唯肖地刻画出五只飞动的蝙蝠,以巧手巧思巧色而巧夺天工,创作出了这件集祥瑞和雅致于一身的珠联璧合、彩宝镶嵌的五福捧寿花样年华金粉盒”。 盒盖的下沿与盒身上用螺丝缠枝莲为地,精选红、蓝宝石为材,分别嵌饰出两层共十朵珠花,以极工至巧尽显皇家御用精品的华丽。 附《北京高德珠宝鉴定研究所检验报告》(竞拍者可亲赴北京高德珠宝鉴定研究所复查其检验报告的相关存档文件)及本公司所出具的相关鉴定证书(本公司担保其检验报告的真实合法性)。 类似拍品相关著录: (1)《卡尔•坎普珍藏中国金银器》,波•盖伦斯瓦德著(斯德哥尔摩,1953年) (2)《卡尔•坎普珍藏中国金银器》(瑞典育瑞森翰姆市,远东艺术博物馆,1999年) (3)《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银器卷》北京市文物局著(北京,2004年) (4)《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编(石家庄,2004年) 类似拍品成交记录: (1)上海工美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11月4日“宫廷艺术专场”LOT 525 (2)LD-CHRISTE’S(伦敦佳士得拍卖行)2012年6月7日“亚洲艺术专场”LOT 245
清代佚名手绘“观音大师图”设色纸本一轴。尺寸:122.1×42.5cm.是作原始装裱,构图精致;画面所绘观音宝像美轮美奂,保存较好。
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严复出版的著名作品《天演论》的翻译原本--1895年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硬皮精装本一册。尺寸:18.5×13.1cm.是书系严复所出版的《天演论》之母本,是第一次向世人较为系统的阐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之理。本书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潮影响深远,是开启中国民智的第一书,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块闪光的丰碑。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论近年之学术界》一书中曾说:“近七八年前,侯官严氏所译之赫胥黎《天演论》出,一新世人之耳目……是以后,达尔文、斯宾塞之名腾于众人之口,‘物竞天择’之语见通俗之文”。 注: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发表过150多篇科学论文,内容涉及动物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植物学等多方面知识。1893年,68岁高龄的他应友人邀请,在牛津大学举办了一次有关演化的讲演,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这份讲稿经过整理,即为《天演论》。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是清末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位。先后翻译了《天演论》《原富》(今译为《国富论》)《群学肄言》(今译为《社会学原理》)《群己权界论》(今译为《论自由》)《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今译为《论法的精神》)等西方学术名著,是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1895年作吴滔(1840-1895)“山水诗意图”水墨纸本一件镜心。尺寸:45.1×35.1cm.钤印:吴滔 释文:乙未二月 踈林吴滔。
清 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鸿章参加美国费城晚宴请柬一件。尺寸:14.1×10.9cm.印制精美、保存较好。
(明代)佚名山水画作一组3件(海外回流)。因年代久远,品相不佳,敬请预览。
当前委托价为1000,确认要取消?